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主要与结核杆菌感染相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蔓延
腹腔内结核病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盆腔结核)直接扩散至腹膜,是主要感染途径。例如:
- 肠结核穿孔或溃疡后,结核菌突破肠壁侵犯腹膜;
- 盆腔结核(如输卵管结核)通过邻近组织蔓延。
二、血行播散
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膜,常见于以下情况:
- 肺结核或粟粒性结核时,菌血症导致腹膜感染;
- 其他部位结核(如骨结核、睾丸结核)通过血液传播。
三、免疫力低下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菌易活跃并侵犯腹膜:
- 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
-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存在免疫缺陷(如HIV感染)。
四、其他途径
- 淋巴播散:结核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腹膜淋巴结,再侵犯腹膜;
- 医源性感染:如饮用未消毒的带菌牛奶(牛型结核杆菌感染);
- 罕见因素:如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可能引发类似症状,但需排除结核感染。
五、病理类型与病因关联
根据腹膜病变特点,结核性腹膜炎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
- 渗出型:多由急性血行播散或直接蔓延引起;
- 粘连型:慢性病变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与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彻底相关;
- 干酪型:病情进展至坏死阶段,常合并严重并发症。
总结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主,具体机制涉及直接蔓延、血行播散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早期识别原发结核病灶(如肺结核、肠结核)并积极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