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感染
神经莱姆病的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通过蜱虫叮咬传播至人体。蜱虫叮咬后,螺旋体侵入皮肤并在局部繁殖,形成慢性游走性红斑(ECM)。随后,螺旋体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全身,包括神经系统。 -
免疫反应与炎症损伤
伯氏疏螺旋体具有高度嗜神经性,可黏附并侵入神经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逃避宿主免疫清除。其抗原变异(如OspA/OspC变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引发复发性感染。螺旋体感染可激活免疫系统,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血管炎症和神经组织损伤。 -
神经系统病变特征
神经系统损害多表现为脑膜炎、脑神经炎、神经根炎等,具体机制包括:- 直接侵袭:螺旋体穿透血-脑脊液屏障,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 炎症反应:免疫系统攻击被感染的细胞及周围组织,导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神经水肿。
- 慢性进展:约10%患者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病变,出现记忆障碍、运动失调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神经莱姆病的形成是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免疫逃逸及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诊断与抗生素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