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切勿强行拉扯水蛭
发现水蛭吸附在皮肤上时,应保持冷静,避免用手强行拉扯,否则可能导致水蛭吸盘断裂残留伤口,加重感染风险。
2. 促使水蛭自行脱落
- 物理刺激:用手掌或鞋底连续拍击水蛭吸附部位,或用细针轻刺其头部,促使其松口脱落。
- 化学刺激:涂抹清凉油、白酒、食醋或食盐等刺激性物质,干扰水蛭吸附。
- 敏感部位处理:若水蛭进入鼻腔、阴道或尿道,可用浓盐水、蜂蜜或局部麻醉剂(如1%-2%丁卡因溶液)使其麻痹后取出。
3. 伤口清洁与消毒
- 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污物和血迹。
-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4. 止血与包扎
- 若伤口出血较多,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3-5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 清创后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5. 药物治疗与就医建议
- 外用药物: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或使用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等减轻炎症。
- 口服药物:若疼痛剧烈或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需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或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 及时就医:若伤口较深、持续出血、出现感染迹象(红肿化脓)或全身不适(发热、头晕),应立即前往医院清创、注射破伤风疫苗或接受抗生素治疗。
预防措施
- 徒步时避免进入水蛭密集的潮湿区域,穿长袖长裤并涂抹防虫剂。
- 活动后检查身体,及时清理可能残留的虫体或污垢。
注意:以上处理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若无法自行处理或症状加重,请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