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疟疾是一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脑病,死亡率较高,处理方法如下:
- 抗疟治疗:
- 青蒿素类药物:常用青蒿素注射液,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如青蒿素注射液 100mg 肌注,第 1 天 2 次,后每天 1 次,疗程 3 天。
- 咯萘啶:咯萘啶(磷酸咯萘啶)注射液,3 - 6ml/kg,加 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静脉滴入或分次肌注,2 - 3 天一疗程。
- 氯喹:氯喹(磷酸氯喹)注射液,0.5g(基质 0.3g)加于 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300 - 500ml 中,静滴。第 1 天内每 6 - 8 小时 1 次,共 3 次,第 2、3 天可再给 1 次。滴速宜慢,每分钟 40 滴以下。患者一旦清醒即改为口服。儿童剂量应小于 5mg/(kg・次),较安全为 2.5mg/kg,滴速 12 - 20 滴 /min。
- 奎宁:奎宁(二盐酸奎宁)注射液,0.5 - 0.6g 加于 5% 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液 300 - 500ml,缓慢静滴,8h 后可重复 1 次。儿童剂量 5 - 10mg/(kg・次),肝肾功能减退者应减少剂量,延长时隔时间。
- 对症治疗:
- 降低颅内压:脑型疟疾常出现脑水肿与昏迷,应及时给予脱水治疗,常用 20% 甘露醇 1 - 2g/kg,快速静脉滴注,每 4 - 6 小时一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 控制抽搐:可选用地西泮(安定),成人 10 - 20mg,儿童 0.3 - 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钠,成人 0.1 - 0.2g,儿童 5 - 1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 抗休克治疗:循环功能障碍者,按感染性休克处理,给予皮质激素、莨菪类药、肝素等,右旋糖酐 - 40(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改善微循环。
- 处理其他并发症:如出现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药,或人工呼吸器;肾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黑尿热则首先停用奎宁及伯喹,继之给激素,碱化尿液,利尿等。
- 支持治疗:
- 休息与饮食:发作期及退热后 24h 应卧床休息。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 监护与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等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脑型疟疾起病凶险,进展迅速,若怀疑为此病,应立即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