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炎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综合用药,以下为临床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物分类及具体推荐:
一、抑制胃酸类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
-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贲门黏膜刺激。
- 作用强且持久,尤其适用于中重度炎症或合并反流症状患者。
-
H₂受体拮抗剂
-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辅助控制夜间胃酸分泌,适合轻症或辅助治疗。
二、黏膜保护类药物
- 铋剂
- 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促进黏膜修复。
- 其他黏膜保护剂
- 铝碳酸镁(中和胃酸并保护黏膜)、硫糖铝(吸附于溃疡面形成屏障)等。
三、促胃肠动力药
-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加速胃排空,减少食物滞留及胃酸反流至贲门的风险。
四、抗幽门螺杆菌联合用药
若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
-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 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14天。
五、辅助药物
-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香砂养胃丸等,可缓解腹胀、疼痛等伴随症状。
用药注意事项
- 联合用药:抑酸药与黏膜保护剂建议间隔1小时服用,避免相互影响吸收。
- 疗程规范:幽门螺杆菌根治疗程需足量完成,避免耐药性产生。
- 生活方式配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减少烟酒及高脂食物摄入。
提示:具体用药需经消化科医生评估后制定方案,避免自行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复诊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