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结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综合多方面进行处理,以下是主要的处理方法:
- 一般治疗
- 休息与营养:保证患儿有充足的休息,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患儿抵抗力,帮助身体对抗结核菌。
- 隔离防护:由于肾结核多由肺结核继发而来,且小儿肾结核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开放性肺结核,所以需进行隔离,避免结核菌传播给他人。
- 药物治疗
- 抗结核药物应用原则: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如异烟肼加利福平,或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药联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疗程。
- 药物剂量与监测:根据患儿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确保用药准确。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能导致肝损伤、周围神经炎,利福平可能引起肝损害、过敏反应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手术治疗
- 手术时机: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肾脏病变严重,出现严重的肾积水、肾功能严重受损、肾脏破坏严重且对侧肾功能正常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但一般需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待体内结核菌得到一定控制、病情相对稳定时进行手术。
- 手术方式:根据肾脏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肾切除术(适用于一侧肾脏病变严重,对侧肾脏功能正常者)、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肾脏局部病变较为局限者)、肾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肾实质内有闭合性的结核性脓肿,与肾盂不相通者)、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用于纠正因结核导致的输尿管下段狭窄等情况)等。
- 术后管理
- 继续抗结核治疗:手术后仍需继续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彻底清除体内残留的结核菌,防止结核复发。一般术后需继续用药 6 - 12 个月,具体疗程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由医生确定。
-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尿常规、尿结核菌培养、肾功能、肾脏超声或 CT 等检查,观察肾脏病变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感染、输尿管狭窄等。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结核及治疗过程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小儿肾结核的处理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做好患儿的护理和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