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控制心室率:使用洋地黄类(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减缓心率,改善心功能。
- 抗心律失常药物: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和Ⅰ类(奎尼丁)药物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增强收缩力,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 基础疾病治疗:若合并甲亢、贫血等,需同步纠正原发病。
二、非药物治疗
-
射频导管消融术
- 适用性:房颤、房扑、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根治方法,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 优势:微创介入,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
心脏电复律
- 适用情况: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颤)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紧急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
器械治疗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用于反复室速或猝死高风险患者。
- 起搏器治疗:合并严重心动过缓或房室结病变时,可联合房室结消融与永久起搏器。
三、长期管理
- 随访监测:即使心功能恢复,仍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警惕复发风险。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控制诱因(如甲亢、电解质紊乱)。
四、特殊情况处理
- 急性心力衰竭:需紧急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缓解症状,待病情稳定后转为长期抗心衰治疗。
- 不可逆心功能损害:若已出现严重心脏重构,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改善症状。
综上,治疗核心是控制心律失常和逆转心脏重构,早期干预(如射频消融)预后更佳。具体方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