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感染的处理需要结合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及专业护理等多维度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血糖管理(核心基础)
- 药物调控:遵医嘱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剂量,确保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空腹4.4-7.0mmol/L,餐后<10.0mmol/L)。
- 动态监测:定期检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7%),避免血糖波动加剧感染风险。
二、感染创面处理
- 局部清洁消毒
- 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轻柔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及分泌物。
- 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以防损伤脆弱皮肤。
- 敷料选择与换药
- 优先选用抗菌型湿性敷料(如愈邦®NOS纳米银离子敷料),其长效缓释抗菌特性可减少换药频率(每1-3天更换一次),同时促进湿性愈合环境。
- 渗液较多时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创面湿润但无积液。
- 清创与引流
- 深部脓肿或坏死组织需及时切开引流,配合清创术去除腐肉,降低全身感染风险。
三、抗感染药物治疗
- 局部用药:浅表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莫匹罗星)或抗真菌药膏。
- 全身用药:中重度感染需口服/静脉输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四、生活方式与支持治疗
- 皮肤防护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摩擦;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局部刺激。
- 足部等重点部位每日检查,预防微小损伤发展为严重感染。
- 营养支持
- 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蛋)及维生素C/E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限制高糖高脂饮食。
- 免疫增强
- 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改善微循环,必要时补充免疫调节剂。
五、并发症监测与转诊
- 若感染扩散伴发热、寒战或创面恶化,需警惕脓毒血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立即就医并联合内分泌科、外科等多学科会诊。
关键创新点:新型医用敷料(如愈邦®)通过纳米银离子缓释技术,在湿性环境中增强抗菌效果,突破传统敷料频繁更换的局限,显著提升愈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