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治疗小儿结核病最常用且有效的药物:
- 1.异烟肼(INH):作用:异烟肼是一种强效的抗结核药物,具有杀菌力强、剂量小、毒性小、口服方便等特点,是治疗小儿结核病的首选药物剂量:较大儿童每日10-15mg/kg,婴幼儿每日15-20mg/kg副作用:主要副作用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腱反射亢进、肌肉颤搐、失眠、不安、头晕、精神过敏等,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周围神经炎、抽搐及诱发癫痫等
- 2.利福平(RFP):作用:利福平对结核杆菌有广泛的杀菌作用,尤其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效,并且可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剂量:儿童每日10-20mg/kg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和药物热等
- 3.吡嗪酰胺(PZA):作用:吡嗪酰胺对酸性环境中的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通常在治疗初期使用剂量:儿童每日20-30mg/kg副作用:主要副作用包括尿酸增高,可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
- 4.乙胺丁醇(EMB):作用:乙胺丁醇主要用于防止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剂量:儿童每日15-25mg/kg副作用:主要副作用为视神经损伤,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视力障碍等
治疗原则
治疗小儿结核病应遵循以下原则:
- 早期:尽早开始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 联合: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增强疗效并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 适量:根据患儿体重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 规律: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避免随意中断。
- 全程:坚持完成整个疗程,确保彻底消灭结核杆菌
注意事项
- 药物副作用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尿酸水平及视力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副作用
- 营养支持: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患儿免疫力
- 隔离措施:在治疗期间,需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
总结
治疗小儿结核病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规范治疗,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同时,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隔离措施,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