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关于呼伦贝尔盟的详细信息。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
-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北纬47.05'至53.20',东经115.13'至126.04'之间,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
- 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1051.08公里,中蒙边境682.24公里。
地形特点
- 呼伦贝尔属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组成部分,大兴安岭以东北-西南走向纵贯中部,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和经济类型区域:大兴安岭山地为林区,岭西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岭东为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
- 气候类型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岭东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区为大陆气候区。年降水量岭东区为500-800毫米,岭西区为300-500毫米。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 呼伦贝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万年前,当时古人类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清朝时期,呼伦贝尔地区由布特哈八旗兵和索伦八旗兵镇守,为防御沙俄入侵做出了贡献。
- 1949年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恢复兴安盟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分出乌兰浩特,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
文化遗产
- 呼伦贝尔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呼伦贝尔古城、额尔古纳湿地、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呼伦贝尔古城始建于1734年,是展示清代历史面貌的重要景点。
-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以其广阔的草原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著称。
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 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以樟子松为主体,被誉为“绿色皇后”,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 满洲里套娃景区:以套娃为主题的广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额尔古纳湿地景区:亚洲第一湿地,展示着无限生机。
-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展示鄂温克原生态民俗。
- 牙克石凤凰山庄:避暑胜地,森林康养基地。
旅游体验
- 呼伦贝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文化遗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
- 例如,游客可以在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徒步,感受原始森林的神秘;在满洲里套娃景区体验中俄边境的独特风情。
特产美食
特色美食
- 同乐福老式提浆月饼: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皮薄馅多,松软适口。
- 布里亚特包子:独特的风味,馅料丰富,口感鲜美。
- 察干伊德(巴尔虎酸奶干):草原上的“固体酸奶”,营养丰富,保质期长。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列巴:用石板炉烘烤,蘸驯鹿奶或蓝莓果酱吃。
- 鄂温克族面食:包括大面包布鲁克、小圈面包卡拉奇等,风味独特。
美食文化
- 呼伦贝尔的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种类而闻名,融合了蒙古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 例如,呼伦贝尔肉干面、肚包羊肉、奶香白蘑汤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美食。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概况
- 呼伦贝尔市现辖14个旗市区,包括2个区(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5个县级市(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7个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 全市共有106个苏木乡镇,36个街道,373个社区,795个嘎查村。
行政区划历史
- 呼伦贝尔在清朝时期设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及察罕齐山,南至索岳尔济山及喀尔喀河,北到呼玛尔窝集。
- 1949年归属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恢复兴安盟建制,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复属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闻名。无论是自然风光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迷,都能在呼伦贝尔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