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持有的存货由于市场价格下跌、损坏或过时等原因,导致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的部分
1. 定义与原因
存货减值损失是由于存货的市场价值下降、损坏、陈旧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而产生的损失
- 市场价格下跌: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存货价格下降。
- 损坏:存货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受损。
- 过时:技术进步或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存货不再符合当前需求。
2. 确认与计量
根据会计准则,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企业需要确认存货减值损失,并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
- 1.确定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 2.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如果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 3.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准备的金额是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
3. 会计处理
在会计处理上,存货减值损失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2.确认减值损失:如果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没有恢复,并且在资产负债表日仍存在减值,则需要将减值准备转入当期损益
3.结转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如果减值的存货在当期被出售或使用,在结转存货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4. 常见问题
- 如何应对频繁发生的存货减值损失?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加强市场需求预测和提高产品周转率来减少存货减值损失的发生 - 存货减值损失对企业现金流有何影响?
存货减值损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进而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不同行业如何评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不同行业的评估方法有所差异。例如,制造业可能更关注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而零售业则需考虑季节性因素和促销活动对存货价值的影响
5. 不可转回的损失
某些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是不可转回的,包括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存货减值损失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