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管理办法主要涉及医疗机构制剂的定义、审批程序、质量控制、调剂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解读。
医疗机构制剂的定义
定义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特点
- 临床需要:制剂必须是基于临床需求开发的,满足特定患者的治疗需求。
- 批准使用: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市场无供应:制剂在市场上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药品供应。
医疗机构制剂的审批程序
申请条件
- 申请人资格:申请制剂的医疗机构必须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资料要求:申请时需要提交详细的资料,包括制剂方案、原料来源及质量证明、制剂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等。
审批流程
- 备案申请:制剂部门向医疗机构质量管理部门提交备案申请,附上备案材料。
- 备案审查:质量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制剂方案的合理性、原料的来源和质量、制剂工艺的可行性等。
- 备案批准:审查通过后,质量管理部门发放备案批准书,并在备案登记册上做相应记录。
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 制剂室要求:制剂室应远离污染源,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施,确保制剂质量。
- 设备要求:配备与制剂相适应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物料管理:严格管理制剂所用的物料,确保物料符合药用要求,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质量检验
- 检验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水分、装量差异、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 检验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水分测定、溶散时限试验等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
调剂条件
- 特殊情况:在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时,可以申请调剂使用。
- 审批程序:由使用单位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说明使用理由、期限、数量和范围,并报送有关资料。
使用限制
- 使用范围:医疗机构制剂一般不得调剂使用,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调剂。
- 标签说明:调剂使用的制剂必须标注“本制剂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字样。
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管理办法通过严格的定义、审批程序、质量控制和调剂使用规定,确保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规定不仅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也促进了医疗机构制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