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为规范九项准则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医疗行业的廉洁性和公平性。以下是这九项准则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
合法按劳取酬,不接受商业提成
依法依规按劳取酬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依法依规按劳取酬,严禁利用执业之便开单提成,严禁以商业目的进行统方,严禁安排患者到其他指定地点购买医药耗材等产品,严禁向患者推销商品或服务并从中谋取私利,严禁接受互联网企业与开处方配药有关的费用。
这一准则旨在防止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医疗行为脱节,避免因经济利益驱动而导致的过度医疗或不正当行为,从而保护患者的权益。
禁止商业提成
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或假借单位名义接受利益相关者的捐赠资助,并据此区别对待患者。这一规定有助于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因捐赠而影响医疗决策的公正性。
严守诚信原则,不参与欺诈骗保
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
依法依规合理使用医疗保障基金,遵守医保协议管理,向医保患者告知提供的医药服务是否在医保规定的支付范围内,严禁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等手段骗取、套取医疗保障基金。
这一准则强调了诚信在医疗保障中的重要性,防止医保资金的滥用和骗取行为,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告知医保支付范围
向医保患者充分告知提供的医药服务是否在医保规定的支付范围内,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医保资金浪费和不合理使用。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知情权,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医保资金浪费,保障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依据规范行医,不实施过度诊疗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严禁以单纯增加医疗机构收入或谋取私利为目的过度治疗和过度检查,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和费用负担。
过度诊疗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负担,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一准则旨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医疗措施、治疗方案及其可能的风险,确保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这一规定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遵守工作规程,不违规接受捐赠
依法依规接受捐赠
依法依规接受捐赠,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或假借单位名义接受利益相关者的捐赠资助,并据此区别对待患者。这一规定有助于防止捐赠对医疗决策的影响,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避免因捐赠而影响医疗服务的公正性。
禁止因捐赠区别对待患者
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因接受捐赠而对患者进行区别对待,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一致性。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防止因捐赠而导致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恪守保密准则,不泄露患者隐私
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确保患者院内信息安全,严禁违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透露、买卖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所提供的个人资料、产生的医疗信息。患者隐私保护是医疗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准则旨在防止患者隐私信息的泄露,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有助于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合作度,同时防止因隐私泄露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和法律问题。
医疗行为规范九项准则通过详细规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旨在维护医疗行业的廉洁性和公平性,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准则,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