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保新规定主要在制度规范、保障范围、审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具体变化如下:
一、制度规范与统一标准
-
城乡统一规范
民政部印发的《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废除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区分,统一规范为“最低生活保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
家庭收入与财产核算
收入核算范围扩大至工资、补贴、经营收入、存款利息等,财产审查涵盖房产、车辆、存款等,但允许扣除必要生活用品。
二、保障范围与特殊群体帮扶
-
低保边缘家庭专项救助
重病、重残人员(持有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低保,不再依赖家庭整体收入标准。
-
动态调整与精准帮扶
-
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定期核查家庭人口、收入、财产变化,及时调整保障额度。
-
对重度残疾人、失业人员、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施分类帮扶,例如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
三、审核机制与透明度
-
审核权限下放与流程优化
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主要审核职责,简化入户调查流程(如要求两人同行、全程录音录像),并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责任制。
-
公开透明与监督机制
申请材料需公示7天,审核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举报制度严查违规操作。
四、补贴标准与地区差异
-
全国整体提升
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830元/月,较上年增长70元,部分地区如海南三亚、江苏高邮等涨幅显著。
-
差异化补贴政策
根据地区经济水平调整标准,例如贵州六盘水市农村低保年标准达6200元,特困人员补贴950元。
五、其他关键调整
-
家庭支出纳入考量 :医疗费用、教育支出等刚性支出可申请专项救助。
-
10类人禁保 :包括家庭人均收入超标、购买非必需品、拒绝配合调查等人群。
以上政策通过扩大保障范围、细化认定标准、强化审核机制,旨在实现“应保尽保、按需施保”,同时堵住保障漏洞,提升救助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