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收货是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药品收货的七个关键流程,以确保药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和安全。
接收通知
接收供应商通知
医疗机构或药品零售商在收到供应商发来的药品交付通知后,应立即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接收和验收工作。及时接收通知可以确保药品在到达时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延误。
核实采购订单信息
收货员根据采购订单和送货单核对药品的数量、品种和批号等信息,确保与采购信息一致。核实订单信息可以防止药品错发、漏发或不一致的情况发生,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验收药品
检查药品包装
验收人员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外观瑕疵或损坏等情况。完好的包装是药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防止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损坏。
核对药品信息
核对药品的数量、品种和批号等信息,确保与采购信息一致。通过核对药品信息,可以确保药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供应链。
进行清点
逐一清点药品
将验收合格的药品进行逐一清点,确保药品数量与订单一致,避免漏收或多收。逐一清点药品可以确保药品数量的准确性,防止因数量错误导致的库存管理问题。
记录药品信息
对每一批收货的药品按照规定的流程填写收货记录,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详细的记录可以帮助追溯药品的来源和去向,确保药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记录信息
填写收货记录
对每一批收货的药品按照规定的流程填写收货记录,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详细的记录可以帮助追溯药品的来源和去向,确保药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更新库存台帐
将新增的药品信息及时更新到库存台帐中,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更新库存台帐可以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库存管理混乱。
入库操作
分类存放药品
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及时进行入库操作,按照不同的药品种类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分类存放药品可以防止药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悬挂动态待验标识
对已验收但尚未检验的药品悬挂动态待验标识,方便后续验收员进行质量检查。悬挂待验标识可以确保药品在检验前处于隔离状态,防止误用或混淆。
通知质控部门
处理质量问题
对于涉及质量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检验的药品,应及时通知质控部门进行处理。及时通知质控部门可以确保药品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
质量查询和退货
质量管理部门对冷藏药品未按规范要求运输或未提供资料的,发出质量查询单,联系供货企业或生产企业对冷藏药品超出温度范围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对质量无影响的,留存相关资料传真件,由采购部跟进工作,索取原件;如对判定为不合格的,与供货企业协商处理。
通过质量查询和退货程序,可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不合格药品进入市场。
完成文件
整理相关文件
将验收记录、入库记录等相关文件整理齐全,并妥善保存备查。整理相关文件可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方便后续的质量管理和审计。
更新台帐
将新增的药品信息及时更新到库存台帐中,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更新台帐可以确保库存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库存管理混乱。
药品收货的七个流程包括接收通知、验收药品、进行清点、记录信息、入库操作、通知质控部门和完成文件。每个流程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要求,确保药品在到达时得到及时处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