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共有三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改过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三亚市(原崖县)
-
历史沿革
-
隋代置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州治设在宁远县(今崖城镇);
-
宋代称崖州,明代属琼州府,1905年升为直隶州,管辖今陵水、万宁等县;
-
民国时期废除州府制,崖县降为县,县治仍为崖城;
-
1984年撤县设市,改名三亚市(县级市),1987年升级为地级市。
-
-
改名原因
- 崖县名称较生僻,1984年改名三亚市更符合旅游城市定位。
二、五指山市(原通什镇)
-
历史沿革
-
通什镇原属保亭县,1954年海南建省后设为自治州治所,1956年改为通什县;
-
1986年设县级通什市,1987年升格为地级市。
-
-
改名原因
- 采用黎语名称“五指山”,更贴近当地文化。
三、儋州市(原儋县)
-
历史沿革
-
儋州是海南建置最早的县市,汉代已存在,唐代正式设县,明清时期为海南最高行政单位;
-
1958年县治迁至三亚后,仍沿用“儋州”名称,直至197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后改为儋州市。
-
其他说明
-
三亚市名称来源 :源于明代村庄名称,迁治后更名以体现地理位置;
-
地名文化 :海南地名多与地理特征或民族文化相关,如“永兴”镇因墟名得名。
以上三个城市的改名均与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发展或文化需求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