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落实查对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措施,需通过规范流程和强化意识实现。以下是具体落实方法:
一、患者身份识别
-
多因素核对
使用床号、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多种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尤其对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或婴幼儿患者需额外验证(如询问家属、核对腕带)。
-
动态管理
操作前、中、后均需核对身份信息,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混淆。
二、医嘱查对
-
双人核对机制
所有医嘱需由两名护士独立核对,长期医嘱每日下午由办公护士和责任护士复对,口头医嘱需执行者复诵后双人确认。
-
医嘱完整性检查
核对医嘱内容(姓名、剂量、用法、时间)及转录准确性,对模糊医嘱及时与医生沟通。
三、药品与治疗查对
-
“三查八对”规范
-
三查 :备药前、操作中、操作后各查一次。
-
八对 :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批号、时间、用法。
-
-
特殊药品管理
-
外观相似或易混淆药品需额外核对(如安瓿标签、有效期)。
-
有毒、麻醉药品需双人核对并记录过敏史。
-
四、医疗设备与环境查对
-
设备前检查
核对设备名称、型号、功能及有效期,确保正常运行。
-
环境安全确认
操作前检查治疗室环境,确保无安全隐患(如电源、药品存放)。
五、流程规范与培训
-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查对流程手册,规范每一步操作。
-
持续培训与考核
定期开展查对制度培训,强化护士的规范意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六、应急处理机制
-
抢救医嘱管理
口头医嘱需执行者复诵后双人核对,保留空安瓿及抢救记录,术后及时补开医嘱。
-
异常情况应对
输血、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并记录。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落实护理查对制度,降低医疗差错风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