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好的中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容易变质,需根据保存条件和时长选择合适方法,具体可参考以下建议:
一、保存方法
-
冷藏保存
- 适用场景:短期保存(3-7天)。
- 操作要点:将药液过滤后倒入密封性好的玻璃或陶瓷容器,放入冰箱冷藏室(0℃-5℃)。夏季室温超过25℃时,建议优先冷藏。
- 注意事项:避免与其他食物串味,服用前需加热至适宜温度。
-
冷冻保存
- 适用场景:长期保存(1个月以内)。
- 操作要点:分装至密封保鲜盒或真空袋中,放入冷冻层保存。
- 注意事项:解冻时需自然化冻或隔水加热,避免微波解冻导致成分破坏。
-
真空密封保存
- 适用场景:需携带或延长保质期(冷藏条件下可保存1周)。
- 操作要点:使用专用真空设备抽气密封,置于阴凉处或冷藏。
二、通用注意事项
-
容器选择
- 优先选用玻璃、陶瓷或医院提供的密封塑料袋,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 分装时确保容器洁净、无菌,按单次服用量分装以减少污染风险。
-
保存环境
-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未冷藏时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 含糖、蛋白质类成分(如党参、蜈蚣等)的中药更易变质,建议缩短保存时间。
-
变质判断
- 出现异味、浑浊、沉淀或变色时禁止服用。
- 冷藏/冷冻保存的药液若超过建议时限,即使外观正常也应丢弃。
三、夏季特殊建议
- 夏季室温较高,建议当天煎煮当天服用;若需隔夜,必须冷藏且不超过3天。
- 医院代煎的中药若为真空包装,未开封前可冷藏保存7天左右,开封后需48小时内服用完毕。
附:保存流程示例
煎煮完成 → 过滤药渣 → 分装密封 → 标记日期/名称 → 冷藏/冷冻 → 服用前检查性状 → 加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