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被公司劝退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行为。女职工有权通过协商、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协商
确认怀孕事实并提前告知公司
确认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并将怀孕的消息提前告知公司有关领导。保留医院检查记录、劳动合同、工资支付流水、上班打卡记录等相关材料,与公司进行协商。
提前告知公司怀孕事实,并保留相关证据,可以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协商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
如果公司拒绝协商或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者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继续履行合同可以保障女职工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益,而赔偿金则是对公司违法行为的经济惩罚。
劳动仲裁
准备仲裁申请材料
收集公司劝退书面通知、怀孕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等证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公司行为违法,并可主张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准备充分的证据可以大大提高仲裁的成功率。
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了解仲裁程序和时限,可以确保在法定时间内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因错过时效而失去维权机会。
法律诉讼
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女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赔偿金、孕期工资和生育津贴等。法院诉讼是最后的救济途径,通过法律程序可以强制公司履行法定义务,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的执行
在获得法院判决后,如果公司仍不履行义务,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确保获得应得的赔偿。法院强制执行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公司逃避法律责任。
社会组织帮助
向妇联、民政等部门求助
遇到职场歧视或不公待遇时,可以向妇联、民政等相关部门寻求援助。这些部门可以提供法律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女职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社会组织的介入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和心理支持,增强女职工维权的信心和能力。
怀孕期间被公司劝退是违法行为,女职工应通过协商、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留相关证据,及时申请仲裁和诉讼,并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可以有效保障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