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不存在“艾滋病十种自我检测试纸”的说法,该表述属于误导性信息。实际可用的艾滋病自测试纸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其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主要自测试纸类型
-
血液试纸
- 原理: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或抗原,采用双抗原夹心法。
- 操作:
- 使用采血针刺破指尖或耳垂,弃去第一滴血后取第二、三滴血滴入试纸加样孔。
- 需在采血后15-40分钟内观察结果,若对照线(C)和检测线(T)均显色为阳性,需立即就医复检。
- 优势:准确率较高,适合高危行为后4周和6周分两次检测。
-
唾液试纸
- 原理:检测口腔黏膜渗出液中的HIV抗体,但抗体浓度较低可能影响准确性。
- 操作:刮取牙龈周围唾液样本置于试纸卡槽,15-20分钟后读取结果。
- 局限性:可能出现假性包埋线,结果存疑,建议仅作初步筛查。
-
尿液试纸
- 原理:检测尿液中的HIV抗体,需使用晨尿以提高准确性。
- 操作:将尿液滴入试纸槽,等待15-20分钟观察结果。
- 适用性:操作便捷但灵敏度较低,阴性结果可初步排除感染。
二、使用注意事项
- 时间窗口:
- 血液试纸建议高危行为后4周首次检测,6周复检。
- 唾液/尿液试纸建议高危行为后6周检测。
- 准确性:所有试纸均存在假阴性/假阳性风险,需结合医疗机构检测(如HIV抗体确证试验、核酸检测)最终确认。
- 操作规范:
- 采血前需酒精消毒,避免污染样本。
- 试纸失效表现为对照线(C)未显色,需重新检测。
三、结果解读与后续处理
- 阴性结果:若检测时间超过窗口期且操作规范,可基本排除感染。
- 阳性结果:需立即前往医院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HIV核酸定量等补充试验。
综上,艾滋病自测试纸仅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实际应用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并结合专业医疗检测确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