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局部义齿是口腔修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多个缺失的牙齿。它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以下是对这三部分的详细介绍。
固位体
固位体的定义和作用
- 固位体是固定局部义齿粘固或粘接于基牙上的部分,通过固位体与基牙连接,使整个义齿获得固位,并将咬合力通过固位体传递至基牙。
- 固位体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固位力、传递咬合力以及保护基牙。
固位体的类型
- 冠内固位体:如嵌体,嵌入基牙内部,提供固位力。
- 冠外固位体:如全冠和部分冠,覆盖在基牙外部,提供较强的固位力。
- 根内固位体:如桩冠和桩核冠,嵌入基牙根内部,提供固位力。
固位体的材料
- 金属:强度高,但美观性差,适用于后牙。
- 烤瓷:结合金属的机械强度和瓷的美观性能,应用广泛。
- 全瓷:生物相容性好,美观度高,适用于前牙。
桥体
桥体的定义和作用
- 桥体是固定局部义齿中人工牙部分,用于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
- 桥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连接体与固位体相连,桥体应符合美观要求,具备一定的强度,能承受咬合力。
桥体的类型
- 接触式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相接触,美观舒适。
- 悬空式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不接触,留出间隙便于食物通过,但美观性差。
桥体的材料
- 金属:强度高,但美观性差,适用于后牙。
- 烤瓷:结合金属的机械强度和瓷的美观性能,应用广泛。
- 全瓷:生物相容性好,美观度高,适用于前牙。
连接体
连接体的定义和作用
- 连接体是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分,按连接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连接体和非固定连接体。
- 连接体的主要作用是将桥体承受的力传导到固位体和基牙上。
连接体的类型
- 固定连接体:采用整体铸造法或焊接法,将固位体与桥体完全连接成一个不活动的整体。
- 非固定连接体:通过栓体、栓道相连,固位体与桥体之间存在活动连接。
连接体的材料
- 金属:强度高,但美观性差。
- 树脂:强度较低,美观性和耐久性不如陶瓷材料。
固定局部义齿由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固位体负责提供固位力和传递咬合力,桥体用于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连接体则将桥体与固位体连接起来。不同材料和类型的固位体、桥体和连接体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固定局部义齿的适应症有哪些
固定局部义齿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法,适用于多种牙齿缺失和牙体缺损的情况。以下是其主要适应症:
-
牙齿缺失:
- 适用于单个或多个牙齿的缺失,尤其是缺失在前牙或后牙的情况。
- 如果缺失的牙齿数量较多,可能需要考虑其他修复方法,如活动义齿或种植牙。
-
基牙健康:
- 需要依靠相邻的健康牙齿作为基牙,基牙必须具备足够的牙体组织、良好的牙髓健康和正常的牙周支持。
- 如果基牙存在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炎或牙周病等问题,需要先进行治疗或修复。
-
咬合关系正常:
- 固定义齿的修复需要考虑咬合关系的调整,以保证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
- 如果咬合关系不正常,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或调整。
-
口腔健康状况良好:
- 患者需要没有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并且口腔黏膜健康。
- 如果存在口腔疾病,需要先进行治疗和控制。
-
牙齿排列整齐:
- 固定义齿需要与邻牙紧密贴合,以保证修复后的美观和功能。
- 牙齿排列整齐的患者更适合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
年龄因素:
- 一般来说,固定义齿修复适用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牙齿和颌骨还在发育过程中,不适合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
全身健康状况:
- 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固定义齿的修复。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固定义齿修复。
-
牙体缺损严重:
- 牙体组织因龋病、外伤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缺损,无法通过充填治疗等方法恢复其外形和功能时,可采用固定局部义齿进行修复。
-
牙周病导致的牙松动:
- 对于牙周病晚期导致的牙齿松动,但牙槽骨吸收程度较轻的患者,可通过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后,利用松动牙作为基牙,制作固定夹板,将松动牙固定在一起。
-
咬合关系异常:
- 通过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可以调整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和颌面部的生理平衡。
固定局部义齿的禁忌症有哪些
固定局部义齿的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基牙条件差:如果基牙存在牙体牙髓病变、牙周炎或牙体缺损等情况,可能无法承受固定义齿的修复力量,或者会影响修复效果和使用寿命。
-
缺牙间隙过小:如果缺牙间隙过小,可能无法容纳足够的固位体和桥体,导致修复后固位不良或美观效果不佳。
-
咬合关系异常:如深覆合、深覆盖、咬合干扰等,可能会影响固定义齿的咀嚼功能和稳定性。
-
口腔黏膜病变:如口腔溃疡、白斑、扁平苔藓等,可能会影响固定义齿的就位和固位,或者导致病变加重。
-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会影响口腔组织的愈合和修复,增加修复后的并发症风险。
-
无法配合治疗:如果患者无法配合治疗,如不按时复诊、不注意口腔卫生等,可能会影响修复效果和使用寿命。
-
青少年患者:不适宜青少年患者,以免影响正常的牙齿发育,损伤牙髓。
-
多颗后牙缺失且基牙条件较差:余留牙不能承受固定义齿过大的咬合力,容易导致固定义齿修复失败。
-
邻牙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松动度超过Ⅰ度者,不宜进行固定桥修复。
-
缺牙区牙槽骨吸收过多或缺损过大:尤其是前牙区缺损者,不宜固定桥修复。
-
夜磨牙症患者:夜磨牙会产生较大的咬合力,可能对固定牙造成损伤。
-
牙周病未治疗:未治疗的牙周炎会导致炎症存在,加重牙周炎的发展。
-
拔牙后牙槽骨未稳定:拔牙后至少3个月以上才能进行固定烤瓷牙修复,以确保牙槽骨达到吸收稳定的状态。
固定局部义齿的修复效果如何评估
固定局部义齿的修复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修复体的完整性
- 检查标准:修复体应完整无缺,无折裂、缺损现象。
- 评估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反馈,评估修复体的完整性。
2. 边缘密合性
- 检查标准:修复体与基牙之间的边缘应密合,不卡探针。
- 评估方法:使用探针检查修复体与基牙之间的密合度,确保无裂隙。
3. 咀嚼功能
- 检查标准:修复后应能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咀嚼效率达到正常水平。
- 评估方法:通过咀嚼效率测试,评估修复后义齿的咀嚼功能是否达到正常水平。
4. 美观性
- 检查标准: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应与患者口腔的整体协调,美观自然。
- 评估方法: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和美学评价量表(如CEMO评分)来衡量修复后的美学效果。
5. 舒适度
- 检查标准:修复体应与口腔软硬组织适应良好,患者佩戴舒适。
- 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观评价,了解患者对义齿舒适度的满意度。
6. 牙周健康状况
- 检查标准:修复后基牙和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应良好,无牙龈炎症、牙周袋等。
- 评估方法:检查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分析牙周健康状况。
7. 固位与稳定性
- 检查标准:修复体应具有良好的固位力和稳定性,不易脱落或移动。
- 评估方法: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反馈,评估修复体的固位与稳定性。
8. 患者满意度
- 检查标准:患者对修复效果的主观满意度应高。
- 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患者访谈,了解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