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若出现伤口红肿、出血、发热或化脓等症状,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即使伤口轻微破皮且肿胀,也建议就医评估,因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预防是关键。
- 伤口红肿与感染风险:肿胀是典型感染信号,可能伴随疼痛、渗液或皮温升高。狗口腔细菌(如巴斯德菌)易引发感染,需彻底清洗伤口并注射破伤风疫苗。
- 出血或深部伤口:若咬伤导致出血或穿透皮肤,属于三级暴露,必须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并完成5针疫苗全程接种。
- 全身症状警示:出现发热、头痛、恐水或肌肉痉挛等,提示可能感染狂犬病毒,需紧急就医。即使症状延迟,疫苗在发病前接种仍有效。
- 特殊人群与狗的状况:孕妇、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谨慎。若狗未接种疫苗或10天内死亡,必须按最高风险处理。
总结:任何咬伤后肿胀均不可轻视,第一时间冲洗消毒并就医。狂犬病预防胜于治疗,延迟接种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