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挤出部分污血,并用碘伏消毒。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严重,需尽快就医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
初步处理伤口
被咬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量清除唾液和细菌。轻轻挤压伤口周围,帮助排出部分污染血液,但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伤害。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
判断伤情严重程度
- 轻微划伤:表皮破损无出血,消毒后观察肿胀是否消退。
- 较深伤口:出血量大、肿胀明显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
- 高风险情况:若狗未接种狂犬疫苗,或咬伤部位在头面部、颈部,必须24小时内接种疫苗。
-
医疗干预措施
- 狂犬疫苗:全程接种5针(第0、3、7、14、28天),不可中断。
- 破伤风抗毒素:深伤口或锈器污染时需注射,预防厌氧菌感染。
- 抗生素使用: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控制细菌感染。
-
居家护理与观察
-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沾水或抓挠。
- 肿胀未消时可冰敷(每次10分钟,间隔1小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 若出现红肿加剧、化脓、发热等症状,提示感染恶化,需复诊。
狗咬伤后肿胀不可轻视,及时处理能降低感染风险。即使伤口轻微,也建议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免疫接种,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