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后未破皮但红肿超过24小时,需立即采取三步关键措施:彻底清洗消毒、密切观察症状、24小时内就医评估狂犬病风险。即使皮肤未破损,红肿持续表明存在组织损伤或潜在感染风险,尤其是散养狗健康状况不明时,狂犬病预防不可忽视。
-
紧急处理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红肿处15分钟,水流方向从伤口中心向外,避免病毒扩散。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减少细菌残留。若红肿明显,可冰敷10分钟缓解肿胀,但避免直接冻伤皮肤。 -
动态评估感染迹象
观察48小时内是否出现局部发热、疼痛加剧、渗液或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散养狗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即使未破皮,细菌仍可能通过毛囊或微小裂口侵入。若红肿扩散或出现跳痛,需立即就医排除蜂窝组织炎。 -
狂犬病暴露分级与接种
根据WHO标准,未破皮的红色压痕属II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若酒精擦拭红肿处有刺痛感(表明微观破损),则升级为III级暴露,需加注免疫球蛋白。超过24小时仍可接种疫苗,但首针应尽快补种。 -
特殊风险应对
散养狗若无法追踪疫苗接种史,建议默认按高风险处理。儿童、孕妇或免疫缺陷者更需谨慎,就医时需明确告知医生咬伤时间、狗的行为特征(如是否流涎、攻击性增强)。
总结:皮肤屏障完整≠绝对安全,红肿持续是危险信号。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接种窗口期虽灵活,但延迟会增加风险成本。务必保留狗的特征信息供疾控部门追踪,同时未来10天内关注该犬是否异常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