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出现肿胀,可能是感染、过敏或狂犬病等严重疾病的信号,需立即采取医疗措施。关键风险包括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狂犬病毒潜伏威胁生命,以及深层组织损伤导致的长期功能障碍。
- 细菌感染:犬口腔携带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伤口红肿、化脓可能发展为全身感染。需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就医使用抗生素。深部伤口或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可能需预防性用药。
- 狂犬病暴露:即使家养犬接种疫苗,若其携带病毒,肿胀可能是早期症状。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需按暴露等级接种疫苗(Ⅱ级暴露需接种,Ⅲ级需加免疫球蛋白)。
- 过敏反应:约5%人群对犬唾液蛋白过敏,肿胀伴随瘙痒、呼吸困难时需抗组胺药治疗,严重者需肾上腺素干预。
- 组织损伤:犬齿易造成肌肉、神经损伤,肿胀处若伴随麻木或活动受限,提示需影像学检查。冷敷可缓解初期肿胀,但48小时后热敷更利恢复。
- 破伤风风险:伤口接触泥土可能感染破伤风梭菌,需确认10年内是否接种过疫苗,否则需加强免疫。
提示:肿胀持续超24小时、发热或伤口渗脓应立即急诊。即使轻微肿胀,也建议72小时内完成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不可因家养犬“看似健康”而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