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破皮后确实存在病菌感染风险,尤其是狂犬病、破伤风及多杀巴斯德菌等病原体,需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接种疫苗。
-
感染风险与常见病原体
流浪狗口腔携带多种病菌,包括狂犬病病毒(致死率近100%)、破伤风杆菌(引发肌肉痉挛)及多杀巴斯德菌(导致伤口红肿化脓)。即使轻微破皮,病毒也可能通过唾液侵入神经或血液系统。 -
紧急处理步骤
- 冲洗伤口: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减少病毒残留。
- 消毒与止血:碘伏或酒精消毒后,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避免包扎过紧。
- 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等级(WHO标准)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或抗生素。
-
后续观察与误区澄清
- 即使接种疫苗,若伤口持续红肿、流脓,需排查细菌感染(如多杀巴斯德菌)并针对性治疗。
- 误区:家养犬咬伤同样危险,且小伤口也可能感染,不可侥幸。
提示:远离流浪动物,被咬后务必遵循“冲洗-消毒-就医”流程,防患于未然。狂犬病潜伏期长且不可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