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若皮肤未破但出现红印,属于Ⅱ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且最晚不超过48小时。虽然未破皮感染风险较低,但狂犬病毒可能通过微小皮损侵入,因此及时规范处置是预防的关键。
-
暴露等级判定: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范(2023年版)》,无出血的红印属于Ⅱ级暴露(裸露皮肤被轻咬或轻微抓伤)。若伤口位于头面部或暴露者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则需按Ⅲ级暴露处理,即追加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
最佳接种时间:
- 24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可快速刺激抗体产生。
- 48小时内仍具保护意义,但延迟接种会增大潜在风险。若超过48小时,只要未发病仍建议补种,因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
-
规范处置流程:
- 伤口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
- 疫苗接种:采用“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21天各1针)。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无法确认狗是否接种过兽用疫苗,或狗后续失踪/死亡,视为高风险暴露,需严格按程序接种。
- 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群体无接种禁忌,延误风险更高,应优先处置。
总结:即使红印轻微,也需在48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暴露后预防无后悔药,宁可过度防护也不可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