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抓破皮后确实存在细菌感染风险,尤其是当伤口较深或未及时处理时。关键风险包括:狗口腔中的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引发局部红肿化脓,甚至导致败血症;破伤风梭菌在缺氧伤口中繁殖风险;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时用肥皂水冲洗并就医是降低感染的核心措施。
狗的口腔携带数十种细菌,抓破皮后细菌可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巴氏杆菌感染率超50%,表现为伤口发红疼痛;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MRSA)可能引发皮肤脓肿或全身感染。若伤口较深,破伤风梭菌在无氧环境下产生的毒素可致肌肉痉挛,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决定感染严重程度。健康人群可能仅局部发炎,但儿童、老人或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罕见菌属虽致病率低,一旦感染可能导致组织坏死需截肢。
破皮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排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并暴露伤口。即使轻微破皮,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能双重预防。若出现红肿热痛、发热或脓液,需抗生素治疗。
避免抓挠结痂部位,保持伤口干燥。密切观察72小时,若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如恐水、痉挛)需紧急就医。与陌生狗接触后,即使无明显伤口也应洗手消毒。定期为宠物驱虫免疫可间接降低人类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