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对90后夫妻,韦国则与蒙秀萍,因婚后13年生育9个孩子,且妻子再度怀孕即将迎来第10个孩子,而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家庭的故事不仅折射出农村地区传统的生育观念,也展现了家庭在贫困条件下的生存状态。
1. 家庭背景与生育观念
韦国则和蒙秀萍都来自单亲家庭,童年生活较为艰难。韦国则自小被送养,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希望通过多生孩子来营造一个互相扶持的家庭环境。受当地少数民族“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影响,夫妻二人更倾向于多生育。
2. 生活条件与经济来源
韦国则一家生活在广西河池市都安县的深山里,居住条件简陋。韦国则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靠在工地打零工维持生计,每天收入约200元。尽管生活艰辛,夫妻二人仍乐观面对,表示会通过努力打工和种植、养鸡等方式为孩子赚学费。目前,政府为该家庭提供每月近4000元的最低保障金,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
3. 社会支持与未来计划
当地政府多次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但夫妻二人表示仍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在政府的帮助下,韦国则一家搬进了政府免费修建的150平方米新居。夫妻二人计划在生下第10个孩子后接受节育手术,以控制家庭规模。
4. 社会反响与思考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夫妻二人对生育的坚持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责任感,也有人担忧孩子的教育与成长问题。这一家庭的故事也反映了农村地区在生育观念与经济条件之间的矛盾。
总结
韦国则与蒙秀萍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缩影,更是农村地区生育观念与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的选择既体现了对家庭传统的坚守,也让人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平衡生育与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