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必吃十大硬菜

以下是山西必吃的十大硬菜,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经典传统名菜

  1. 过油肉

    山西标志性菜肴,以猪里脊肉为主料,裹蛋糊炸至金黄后与葱姜蒜爆炒,酸香浓郁,是晋菜“三晋一味”的代表。

  2. 糖醋鲤鱼

    以鲤鱼为主料,经炸、熘工艺制成,酸甜开胃,外酥里嫩,象征“年年有余”。

  3. 平遥牛肉

    选用黄牛肉,经卤制、风干等工艺,肉质酥烂入味,带有古城风味,是晋商文化的象征。

  4. 定襄蒸肉

    清朝贡品,以猪肉与土豆泥混合蒸制,口感软糯,酱香浓郁,被誉为“晋式第一蒸”。

二、地方特色菜肴

  1. 羊杂割

    冬季暖胃佳肴,羊心、羊肝等杂碎与粉条熬制,搭配蒜苗,香气扑鼻。

  2. 莜面栲栳栳

    晋北特色主食,莜麦面制成蜂窝状蒸熟,筋道耐嚼,是游牧民族传统食粮。

  3. 醋熘丸子

    猪肉馅裹粉炸制后,淋陈醋糖汁熘炒,酸甜开胃,解腻提味。

  4. 太谷饼

    手工酥饼,含糖、黄油,外酥里软,甜而不腻,是山西特产。

三、其他代表性菜品

  1. 刀削面

    晋南特色面食,手工削制而成,搭配牛肉或羊肉汤底,筋道爽滑。

  2. 什锦铜火锅

    冬季聚会首选,铜锅中炖煮烧肉、丸子、蔬菜,汤底鲜美,肥而不腻。

烹饪文化补充

  • 醋文化 :山西人爱醋,过油肉、糖醋丸子等菜均以醋为灵魂调料。

  • 刀工与火候 :如过油肉需快速炸制保持酥脆,糖醋丸子则需炸至金黄后裹汁。

以上菜品涵盖山西不同地域风味,既有传统名菜,也有地方特色小吃,建议根据口味偏好选择搭配。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山西翼城十大碗菜谱

山西翼城十大碗菜谱如下: 鱿鱼汤 :以自发的鱿鱼为主料,特点是鲜美、香润。 丸子汤 :使用精纯的五花肉和馒头炸制而成,搭配自制调料,口感独特。 红白豆腐汤 :融合了红豆腐和白豆腐的美味。 糯米糕 :虽然名字中有“糕”,但其实是一种类似大米饭的食物,口感黏软。 红薯汤 :红薯块经过油炸后,与红糖一起煮制,味道甜美且对身体有益。 银耳汤 :以银耳为主要食材,口感清爽。 黄焖肉

健康知识 2025-04-09

山西长治十大碗

山西长治的“十大碗”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宴席菜系,以色香味俱佳著称。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其经典菜品及制作特点如下: 一、西火十大碗经典菜品 烧肉拨来醋 以硬五花肉为主料,加冰糖、蜂蜜、山楂片蒸制后蘸醋食用,酸甜开胃,肥而不腻。 小酥肉汤 五花肉炸至酥脆后与金针菇、木耳、鸡蛋丝共煮,汤鲜味美且营养丰富。 凉糕 江米与软米夹入枣泥、糖、青红丝、玫瑰酱,甜而不腻,清香扑鼻。 滑肉汤 五花肉搭配鸡粉

健康知识 2025-04-09

高平十大碗哪家最正宗

郭氏高平十大碗 关于高平十大碗的正宗性,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最受推崇的推荐 郭氏高平十大碗 被多次评为高平十大碗的代表,位于高平市区,环境气派且菜品制作考究,是本地人年夜饭的首选。部分特色菜品包括烧豆腐、炒小米、寺庄猪蹄等,但需注意其部分菜品(如烧豆腐)的蘸料可能较为简单。 二、历史与文化价值 高平十大碗作为晋菜系名肴,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山西饮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健康知识 2025-04-09

山西十大碗都有什么菜

山西十大碗的菜品因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区有代表性菜品。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经典菜品代表 水白肉 以猪肉和白菜慢炖而成,肉质鲜嫩,汤汁香浓,是高平十大碗的代表性菜品。 过油肉 山西标志性菜肴,选用猪里脊肉裹淀粉炸至酥脆,搭配木耳、蒜苔等炒制,酸甜开胃。 糖醋鲤鱼 用黄河鲤鱼炸至金黄,淋上特制老陈醋,酸甜平衡,肉质无腥味,是山西名菜代表。 定襄蒸肉 猪肉与土豆泥混合蒸制

健康知识 2025-04-09

十大碗为什么叫十大碗

关于“十大碗”名称的由来,综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核心命名原因 器皿与菜品数量对应 十大碗最直接的名称来源于其形式:用十个大碗分别盛装十道不同菜品,因此得名“十大碗”。这种以器皿数量命名的传统在赣州、高平、平江等地均有体现。 文化寓意 “十全十美”谐音 :数字“十”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完美,代表对圆满、和谐的追求,如“十大杰出人物”的寓意。 团圆与吉祥

健康知识 2025-04-09

十大碗是哪十大碗

关于“十大碗”的具体组成,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各地特色的主要版本: 一、赣州风味(石城十大碗) 棋子块 :类似红烧肉,但体积更大,色泽红润,与肉圆合称“硬货组合” 鱼圆 :起源于楚文王,需将鱼头、鱼皮、鱼肉分别处理后制成,象征团圆 头牲 :指用于宴席的整只鸡 滑肉 :用红薯粉或地瓜粉制成的肉块,口感软糯 二、河南风味(高平十大碗/长平水席) 肘子 :猪肘蒸制后切片,肥而不腻

健康知识 2025-04-09

三人一碗饭四人一碗羹详解

根据题目描述,寺院有364只碗,其中三人共用一碗饭,四人共用一碗羹。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定变量 设寺院共有 $x$ 个僧人。 分析条件 饭碗数量 :每3人用1碗饭,因此饭碗数量为 $\frac{x}{3}$。 羹碗数量 :每4人用1碗羹,因此羹碗数量为 $\frac{x}{4}$。 总碗数 :饭碗和羹碗总数为364只,即: $$ \frac{x}{3} +

健康知识 2025-04-09

正常碗一碗米饭有几两

大约为三两 正常碗一碗米饭的重量 大约为三两 。如果以常见的250克-450克为基准,结合碗的大小和深浅以及盛饭手法的差异,可以推断出米饭的重量大约在150克至250克之间,即约为半两至一两半。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正常碗一碗米饭大约为三两。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电子秤进行精确称量,以确保营养摄入的准确性

健康知识 2025-04-09

38一碗米饭的梗

关于“38元一碗米饭”的梗,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核心信息 该梗源于某次餐饮消费事件,消费者在餐厅单点米饭时被收取38元的高价,远超市场常规价格(通常2元以下)。 传播途径 该事件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被曝光,博主以幽默搞笑的方式在视频中展示账单细节,并配文调侃“38元一碗米饭?出去吃单点米饭超过2元一碗”,引发广泛转发和讨论。 社会背景 餐饮行业存在价格虚高现象

健康知识 2025-04-09

喝三碗汤相当于几碗米饭

一般来说,汤和米饭的容量并不能直接进行换算,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食物类型,其热量和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不过,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您做出参考: 一碗米饭的重量 一般情况 :一碗米饭大约有 250克至450克 。 一碗汤的热量 蔬菜汤 :热量较低,约 70大卡 。 米汤 :热量相对较高,约 300大卡 。 肉汤 :热量最高,超过 700大卡 。 汤的容量 一般早餐店的小碗汤 :约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传统习俗

戴楸叶、贴秋膘、摸秋 立秋传统习俗: 戴楸叶 戴楸叶寓意是报平安。在民间,有在立秋戴楸叶的习俗: 楸叶是楸树的叶子,楸树可长到3丈高 楸叶嫩时呈红色,老后只有叶柄是红的 古时人们认为立秋戴楸叶可保一方平安 《临安岁时记》中记载:"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叶,以应时序。"此习俗在多地仍有传承: 河南郑县 :立秋时节男女都要戴楸叶 山东地区 :人们会捡来楸叶,剪成各种花样,佩戴在胸前或插在头上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物候特征或美食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自然物候变化与人文饮食习俗,其物候特征和美食文化可总结如下: 一、物候特征 气候转凉与农作物成熟 立秋标志着暑气渐消,秋燥开始,气温波动加剧。此时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如玉米、辣椒、南瓜等开始晾晒(晒秋),形成独特的农俗景观。 动物行为变化 部分候鸟开始迁徙,昆虫活动减少,植物进入休眠前期,为冬季储备能量。 二、传统美食 不同地区因气候、物产差异形成特色饮食文化: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物候现象特征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其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气候和生物活动的阶段性变化。以下是立秋典型的物候特征: 一、凉风至 气候特征 立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凉爽的偏北风,早晚温差增大,早晚温差可达10-15℃,但中午仍可能高温。 自然现象 凉风带来了干燥的气息,早晚常出现雾气,尤其在山区或沿海地区,晨雾缭绕成为常见景观。 二、白露生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气候特点物候特点

长夏未至,暑气渐收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但其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气候特点 气温变化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平均气温多在26-27℃之间,最高气温常超过35℃,南方地区甚至仍处于夏暑状态。此时段被称为“长夏”,是三伏天末伏前的过渡时期。 降水与湿度 降水量逐渐减少,但仍较夏季丰沛,70-80毫米的降水量较为常见。此时台风季节结束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物候三候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其物候特征通过“三候”系统被详细记载,具体如下: 一、三候内容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气消退,早晚开始出现凉爽的秋风,这种风已不同于夏季的闷热之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 二候白露生 夜间地面及植物表面开始出现白露,这是由于气温下降导致水汽凝结的结果。白露的出现预示着秋季湿度的变化,早晚温差加大。 三候寒蝉鸣 寒蝉开始鸣叫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节气的物候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其物候特征通过古代三候系统被详细记载,具体如下: 一、三候解析 一候凉风至 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气消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刮起偏北风,这种风带有凉意,与夏季闷热的气流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转凉。 二候白露生 白露节气时,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剧,清晨时分常见露水在植物上凝结成晶莹的露珠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的物候有哪些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物候特征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观测中均有记载。综合权威资料,立秋的物候特征可分为以下三候: 一、凉风至 气候特征 立秋后,随着夏季暑气消退,早晚开始出现凉爽的西风,这种风不再具有暑天的闷热感,而是带有明显的秋季凉意。 文化象征 古人以“凄清之风”形容立秋的风,认为它标志着暑气渐退,秋季正式来临。 二、白露生 自然现象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节气的景物特点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的过渡,其景物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特征 气温变化 短期内气温仍较高,但早晚凉意初现,形成“秋老虎”现象。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昼夜温差开始加大,但整体仍处于高温期,需注意防暑。 降水与湿度 降雨量逐渐减少,空气湿度下降,气候由湿热转向干燥。此时降雨多以雷阵雨形式出现,且伴随风暴和降温过程。 二、自然景观 植物变化

健康知识 2025-04-09

处暑物候特点

鹰击长空,禾谷成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22-24日之间。此时节标志着暑气渐消,秋季正式来临。其物候特点可总结如下: 一、典型物候现象 鹰乃祭鸟 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这是其繁殖期的典型行为,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物链调整。 天地始肃 万物逐渐凋零,植物进入成熟后期,动物开始储备能量过冬,天地间呈现出一派肃杀之气。 禾乃登 禾类农作物(如黍、稷、稻、粱)进入成熟期

健康知识 2025-04-09

立秋这首诗写出了夏秋之交

关于刘翰《立秋》一诗如何体现夏秋之交的特点,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 声音与触觉的敏锐感知 诗中“乳鸦啼散玉屏空”通过鸦鸣声暗示季节更替,而“一枕新凉一扇风”则通过触觉感受体现立秋后夜晚的凉意,这种从听觉到触觉的转变,细腻地捕捉了夏秋交替的微妙变化。 典型意象的运用 “满阶梧桐月明中”以梧桐叶铺就台阶、月色清冷的意象,呼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哲理

健康知识 2025-04-0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