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福建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预警信息,福建部分海域存在赤潮风险,需特别注意以下海鲜安全问题:
一、当前风险海域及时间
-
南日岛海域
2022年6月7日报告显示,该区域赤潮持续,海水中出现油膜状黑褐色水团,导致鱼类中毒死亡。4-6月为赤潮高发期,建议避免食用贝类海鲜。
-
平潭流水海域
2021年5月检测发现牡蛎样本中麻痹性贝毒超标,毒素无法通过高温烹饪消除,需警惕食用。
-
泉州惠安县大港湾
2021年4月报告赤潮持续,影响范围缩小至0.7平方公里,但未明确提及禁食海鲜,需关注最新监测结果。
二、需谨慎食用的海鲜
-
贝类
赤潮期间贝类可能摄入大量浮游藻类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无法完全去除。2017年福建曾发生30多人集体中毒事件。
-
织纹螺
每年4-9月为毒性高峰期,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呕吐、麻木等,潜伏期5-4小时。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发布禁食预警。
-
海虹
河北秦皇岛市检测显示,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超标2倍以上,建议避免食用。
三、安全建议
-
避免高风险区域 :4-6月重点关注南日岛、平潭、泉州等赤潮高风险区域,远离海水变色区域。
-
选择安全海产品 :非赤潮预警区域的海鲜可正常食用,但需确保捕捞和储存规范。
-
处理海鲜的方法 :若需食用贝类,建议选择外壳完整、活力强的个体,并通过充分煮熟后食用。
-
关注官方信息 :及时通过福建海洋与渔业局等官方渠道获取最新监测报告,避免误判。
若出现中毒症状(如持续呕吐、腹痛、神经系统异常等),应立即就医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