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玲指出当前中国医保体系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过度医疗、患者负担沉重等问题,并呼吁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和医疗体系改革,强调医疗保障的公益属性和公平性。
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加剧了患者与医疗机构的矛盾。李玲教授通过暗访发现医院存在“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现象,普通感冒治疗费用高达数百元,医保报销比例却极低,导致患者负担沉重。医保资金本应用于保障医疗福利,但现实中却因管理漏洞成为各方争夺的“利益蛋糕”。现行医保制度对低收入群体不友好,新农合缴费标准逐年上涨,农村高龄老人无稳定收入来源却需承担缴费压力,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医生收入模式扭曲是过度医疗的重要原因。李玲在研究中提到,医院为弥补成本被迫依赖药品和检查盈利,药房建设成本高昂,医生薪资与开药量挂钩,导致医患信任破裂。她建议参考三明医改经验,将医保资金直接支付医生薪酬,切断医疗牟利链条,使医务人员专注于治病救人而非创收。李玲提出按居民健康水平向医院支付费用的激励机制,推动医院从“治病”转向“防病”,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实现全民免费医疗需系统性改革支撑。李玲强调,中国曾通过“六二六”指示实现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当前需完善制度设计,强化预防为主的医疗理念,整合税收与财政体系,确保全民享有基础医疗服务而不加重个体负担。尽管存在资源挤兑风险,但多数民众不会滥用免费医疗权益,且国际经验表明经济欠发达国家亦可落实该政策。李玲对此保持乐观,认为医疗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
医保改革关乎每个家庭的福祉,唯有坚守公益本质、优化资源配置、破除逐利机制,才能真正减轻民众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公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