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付费通过“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其核心是通过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精细化管理,控制医保支出增长、优化基层服务能力。以下是核心内容解析:
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付费遵循“以收定支、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将区域内医保基金统一核算,按DRG分组和人头付费模式核算总额预算,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并提升效率。太原和个旧等地的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减少基金亏损,如个旧市2024年基金超支同比下降92%,同时基层诊疗人次占比提升17.47%。
实施流程包括:1. 打包内容细化——覆盖住院DRG、门诊按人头等,明确结算范围;2. 基金分配调整——按病种分值付费动态调整,住院按DRG、门诊按人头单独核算,基层医疗机构获更高分配比例;3. 激励机制捆绑——超支分担、结余留用政策促使医疗机构优化服务,减少不必要检查及用药,如个旧市次均住院费用下降2.37%;4. 配套机制建设——建立DRG培训体系、家庭医生信息共享平台及8项管理机制,提升区域协同能力,降低跨区域医疗成本。
太原市进一步细化按人头和DRG结合的打包模式,通过单独核算职工与居民医保基金,建立差异化考核方案,并将家庭医生签约率、分级诊疗执行率纳入考核,强化医防融合。两地均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乡检查、市诊断”,优化异地结算效率。
医共体医保支付改革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动医疗机构从扩规模转向提质效。未来,随着DRG数据精准度提升及基层能力强化,医共体有望实现“县域医疗共同体”下的健康全程管理,降低民众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