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确实可能感染病菌,包括狂犬病、破伤风及多种细菌感染,需立即清洗伤口并就医。野狗口腔携带大量病原体,咬伤后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轻则局部化脓,重则引发败血症甚至致命。
-
常见感染风险
-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潜伏期通常1-3个月,早期症状类似流感,后期出现恐水、痉挛等。
- 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链球菌等,6-24小时内可能出现红肿、化脓,深部伤口可能引发骨髓炎或败血症。
- 破伤风:梭菌通过深窄伤口感染,导致肌肉强直、呼吸困难,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高。
-
紧急处理步骤
- 彻底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15分钟,减少病毒和细菌残留。
- 消毒包扎:碘伏或酒精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二次污染。
- 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伤口决定是否缝合、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
预防与后续观察
- 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疫苗需按0、3、7、14、28天规律接种,不可中断。
- 监测感染迹象:如发热、伤口恶臭或扩散性红肿,需立即复诊。
提示:远离流浪动物,被咬伤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必须规范处理。免疫系统较弱者(如儿童、老人)感染风险更高,更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