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轻微出血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彻底消毒后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避免包扎伤口以利排毒。野狗携带狂犬病毒风险较高,即使伤口轻微也需严格遵循暴露后处置流程,延误处理可能致命。
-
彻底清洗伤口
用20%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度咬伤需扩大冲洗范围。冲洗时避免挤压伤口,防止病毒扩散。若疼痛剧烈可局部麻醉后操作。 -
规范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使用稀碘伏(0.025%~0.05%)或苯扎氯铵消毒伤口内部,禁用酒精以免刺激。轻微出血可压迫止血,但大血管损伤需专业处理。保持伤口开放,不缝合、不涂软膏。 -
紧急医疗干预
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采用“5针法”(0、3、7、14、28天)或“2-1-1程序”(0天2针,7天、21天各1针)。若属III级暴露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老人被咬后需优先就医。孕妇接种疫苗不影响胎儿;儿童需按体重调整剂量;老人因免疫力低下需密切观察感染迹象。 -
后续观察与禁忌
接种期间忌饮酒、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若野狗10日内死亡或出现狂犬症状,立即报告疾控部门。伤口红肿、发热需警惕细菌感染,及时复诊。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野狗咬伤后应急处理必须分秒必争。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暴露后仍需规范处置。日常远离流浪动物,被咬后保持冷静,科学处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