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野狗咬破皮后,是否需要包扎取决于伤口深度和感染风险。首要任务是彻底清洗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浅表擦伤可保持开放以降低感染风险,而深大伤口需清创缝合后适度包扎。
-
伤口处理优先级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配合流动清水冲走动物唾液及污染物,再用碘伏消毒。此步骤能有效降低狂犬病毒及细菌感染概率,比包扎更重要。 -
包扎的条件与风险
- 无需包扎的情况:表皮轻微破损、无明显出血的浅层伤口,建议暴露于空气中加速愈合,同时便于观察红肿、渗液等异常。
- 必须包扎的情况:深且面积大的撕裂伤、活动性出血伤口,需由医生清创后覆盖无菌敷料,防止二次污染并促进止血。
-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
无论是否包扎,均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达到三级暴露(如穿透性咬伤、黏膜接触唾液),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延误处理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
包扎后的护理要点
若已包扎,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敷料,观察有无化脓、异味。避免沾水或涂抹非医用软膏,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正确处理伤口与及时免疫是关键,自行判断伤情可能导致误判,建议所有动物致伤案例均前往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