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发热需根据体温采取阶梯式治疗: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超过38.5℃需服用退热药,若伴随感冒症状可联合中成药,持续不退烧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
物理降温是低烧首选
体温低于38.5℃时,用温水擦拭腋下、颈部或额头冰敷,多喝温水促进代谢。避免酒精擦拭(可能刺激皮肤),儿童和体质弱者尤其需注意保暖防寒战。 -
药物干预需精准把握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退热药,但需严格按剂量服用。中成药如连花清瘟、小柴胡颗粒可缓解感冒症状,但避免与西药重复成分(如部分感冒灵含对乙酰氨基酚)。 -
病因排查不可忽视
发热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若持续2天未退烧或出现寒战、头痛,需就医查血常规。淋雨后发热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生素需遵医嘱使用。 -
康复期调护加速恢复
清淡饮食(如粥、蔬菜)、充足睡眠,避免再次受凉。室内保持通风但避直接吹风,适当补充维生素C(如橙汁)增强免疫力。
提示:阴雨天发热多为普通感冒,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发展成肺炎等并发症。家中常备体温计和退热药,症状反复时优先选择三甲医院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