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头晕主要由湿邪困脾、气压变化、供氧不足及代谢紊乱综合导致。中医认为湿气阻滞气血运行,西医则强调低气压和湿度影响生理机能,两者共同引发头昏、乏力等典型症状。
-
湿邪侵袭与气血不畅:梅雨季湿气重,中医称“暑湿之邪”易蒙蔽心脑,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湿性黏滞会引发脾胃功能下降,出现头晕伴随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关节疼痛或皮肤问题。
-
低气压与缺氧反应:潮湿环境下气压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大脑供氧不足直接引发眩晕感。同时汗液蒸发减慢,体表散热困难,进一步加重疲劳和昏沉感。
-
内分泌与神经调节失衡:持续阴雨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影响情绪和睡眠质量。光线不足还会扰乱生物钟,叠加湿气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形成头晕—失眠的恶性循环。
-
潜在疾病诱发或加重: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患者对湿度变化更敏感,梅雨季易出现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类风湿人群也可能因湿气加重炎症反应,间接导致头晕。
应对梅雨头晕需兼顾环境调节与体质改善:保持室内通风除湿,适量运动促进代谢,饮食上选择薏米、赤小豆等健脾食材。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呕吐、肢体麻木,需及时排查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