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腹泻主要由高湿度环境滋生细菌病毒、饮食不当引发肠胃负担以及湿邪困脾导致消化功能下降三大原因造成。潮湿闷热的气候加速食物变质,同时人体免疫力易受环境影响,进一步加剧肠道问题。
- 微生物滋生:梅雨季温湿度极适合细菌、霉菌繁殖,隔夜食物或储存不当的海鲜易引发细菌性肠胃炎,如沙门氏菌感染。冰箱冷藏并不能完全抑制病菌,反复加热的食物风险更高。
- 饮食与卫生隐患:阴雨天气下,人们偏好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加重消化负担;雨水污染水源、潮湿环境降低餐具清洁度,直接增加“病从口入”概率。
- 中医湿邪理论:脾脏喜燥恶湿,梅雨季湿气入侵会削弱脾的运化能力,导致水湿滞留肠道,表现为腹泻腹痛,伴随舌苔厚腻、四肢沉重等典型症状。
- 情绪与免疫力关联:持续阴雨易引发情绪低落,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液分泌;同时湿度变化削弱人体抵抗力,使病毒性肠炎更易发作。
预防需从源头入手:食物现做现吃、避免隔夜菜,餐具高温消毒;饮用煮沸水或合格瓶装水;适当运动、艾灸祛湿提升脾阳。若腹泻伴随发热或脱水,需及时就医避免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