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高热时,关键要迅速降温、补水和就医。 核心措施包括:立即转移至阴凉处、脱衣散热、冷敷关键部位(如腋窝/颈部)、补充电解质饮料,重症需第一时间送医。 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识别症状分级处理
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体温略高(38℃左右),需立即休息并补水;重度中暑会出现高热(40℃以上)、无汗、昏迷等,必须紧急送医,延误可能致命。 -
降温优先,科学散热
用冷水或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冷却大血管分布区(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直接冰敷,以免皮肤损伤。同时保持通风,用电扇或空调辅助降温。 -
补水忌冰饮,少量多次
选择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小口慢饮。绝对避免酒精、高糖饮料和冰冻饮品,后者可能引发胃痉挛。每小时饮水量不超过1升。 -
高危人群重点防护
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需保持室内凉爽,避免单独外出。户外工作者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10:00-16:00),每15分钟休息一次。 -
预防胜于急救
日常需保证睡眠、清淡饮食(多吃瓜果蔬菜),外出戴宽檐帽、穿浅色透气衣物。随身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品,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
提示:中暑发展极快,切勿凭经验判断。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就医检查潜在器官损伤,尤其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