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后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传播、免疫力下降及饮食卫生恶化。暴雨冲刷会吸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污染水源和食物;同时人体淋雨受凉导致免疫力降低,更易感染肠道疾病。洪涝可能破坏供水系统,加剧卫生条件恶化,进一步增加腹泻风险。
-
水源与食物污染
暴雨和洪涝使病原体(如诺如病毒、沙门氏菌)随雨水扩散,污染饮用水和食物。饮用生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会直接摄入致病微生物,引发急性腹泻。 -
免疫力下降
淋雨导致体温骤降,削弱肠道防御功能,细菌或病毒更易侵入。寒冷还会加速肠蠕动,引发功能性腹泻。 -
卫生条件恶化
暴雨后垃圾堆积、病媒生物(蚊蝇)滋生,增加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临时避难所人群密集也可能加速粪口传播。 -
错误应对加重症状
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而禁食禁水会加剧脱水。正确做法是补充电解质、进食易消化食物,严重时及时就医。
提示:雷暴雨后务必煮沸饮用水、避免生食,注意保暖和手部清洁。若腹泻伴随发热或脱水,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