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眼屎增多,主要与湿邪侵袭、眼部敏感度上升及泪液代谢异常有关。中医认为湿气重浊易致分泌物增多,而现代医学指出环境湿度变化会刺激睑板腺分泌异常,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眼屎堆积。关键诱因包括:湿气加重细菌滋生、过敏原活跃度上升、泪液蒸发速度改变。
-
湿邪困脾,分泌物浊化
阴雨天空气湿度高,湿邪易侵袭人体。中医理论中,湿性重浊黏滞,易导致眼部分泌物黏稠度增加,表现为眼屎增多且秽浊。脾虚湿盛者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可能伴随头身困重、舌苔厚腻等全身表现。 -
细菌与过敏原双重刺激
潮湿环境加速细菌繁殖,增加结膜炎风险;同时阴雨天气压变化使花粉、霉菌等过敏原更易悬浮,触发过敏性结膜炎。两者均会刺激睑板腺分泌过量油脂,混合死亡细胞形成异常眼屎,常见黄色脓性或白色黏稠分泌物。 -
泪液代谢失衡
湿度变化影响泪液蒸发速率,干燥型眼屎(白色碎屑状)与湿润型眼屎(黏稠拉丝状)可能交替出现。鼻泪管因温差收缩导致排泄不畅,进一步加重滞留。 -
用眼习惯恶化问题
阴雨天室内活动增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加剧眼疲劳,促使睑板腺分泌更多油脂。揉眼等动作也可能将环境污染物带入眼部,引发继发感染。
提示:若眼屎伴随红肿、疼痛或视力模糊,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日常可用温水清洁眼睑,避免熬夜及高脂饮食,湿热地区可搭配除湿设备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