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身体着凉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寒湿侵袭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免疫力下降,同时伴随血管收缩和代谢减缓。具体表现为湿邪阻滞气机、寒湿加重疼痛、脾胃功能减弱,而体质虚寒者症状更明显。
-
环境因素综合作用:阴雨天低温、高湿、低气压三重影响,导致人体散热加快。寒冷刺激使皮肤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尤其是关节和腹部易受凉;湿度高则阻碍汗液蒸发,体感温度更低,引发乏力或关节酸痛。
-
中医视角的“湿邪”与“阳虚”:湿气属阴,易损伤阳气,引发头重、胸闷、腹泻;若与寒气结合,会加重原有风湿疼痛。脾虚者运化水湿能力弱,内外湿气叠加,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舌苔厚腻。
-
免疫力暂时性降低:寒冷环境下,呼吸道黏膜防御力下降,体内潜伏的病毒细菌易乘虚而入,诱发感冒或肠胃不适。淋雨后体温骤降,进一步加剧这一过程。
-
心理与生理的连锁反应:阴雨光照不足影响褪黑素分泌,导致疲倦、情绪低落,间接削弱抵抗力。部分人对雨天有负面情绪,可能放大不适感。
提示:雨天需注意保暖(尤其腹部和关节),饮食中加入生姜、薏米等祛湿食材,避免生冷食物。长期不适者建议排查体质问题或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