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导致食物受潮变质时,可通过烘干、晾晒或吸湿法恢复部分未霉变食品,但已霉变或异味明显的食物必须丢弃,避免中毒风险。 关键处理原则包括:区分食品类型针对性处理、严格检查霉变与污染、优先保障食用安全。
-
未霉变粮食的恢复方法
大米、豆类等颗粒状粮食受潮未霉变时,可摊开晾晒或低温烘干(80-100℃),去除表层后淘洗多次再食用。面粉类若已结块且无霉斑,可过筛后尽快使用,但水浸过的加工成品(如面条)需丢弃。 -
干货与零食的抢救技巧
饼干、坚果等干性食品受潮变软,可用烤箱低温烘干5-15分钟恢复酥脆。密封袋中放入食品干燥剂吸潮也可行,但需注意避免二次污染。 -
坚决丢弃的高风险食品
霉变食物(如长绿斑的糕点、发霉面包)即使切除霉变部分仍含毒素,必须整包丢弃。淹死的动物肉、胀袋罐头、来源不明的散装食品也需直接处理,不可冒险食用。 -
预防受潮的储存建议
暴雨季节食物应密封存放,加放花椒或蒜头防霉。冰箱断电超4小时需清理易腐食品,剩菜剩饭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
食品安全无小事,雷雨季尤其需警惕“病从口入”。处理受潮食品时,宁可谨慎丢弃,也勿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