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热射病的治疗核心在于快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预防并发症。高温高湿环境下,热射病进展迅猛,需立即脱离环境并采取“十早一禁”原则(早降温、早扩容等),同时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药等误区。以下分点详述关键措施:
-
快速降温
物理降温是首要手段: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脱去衣物,用冰袋敷颈部、腋下等大动脉处,或冰水浸浴(青壮年适用)。蒸发降温(凉水喷洒+扇风)可辅助散热,但老年患者慎用冰水浸浴以防并发症。体内降温如冰盐水灌肠或静脉点滴需专业医疗操作。 -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纠正脱水,避免早期大量使用葡萄糖。监测血压、尿量,防止容量过负荷。低血压者需扩容,必要时联用血管升压药(需权衡对降温的影响)。 -
并发症防治
- 抽搐或谵妄:短效镇静药(如咪达唑仑)控制寒战或抽搐,禁用氯丙嗪(加重低血压)。
- 凝血障碍:补充凝血因子,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器官保护:对脑水肿、肝肾功能损伤等针对性治疗,如脱水降颅压、血液净化等。
-
药物使用禁忌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肝肾损伤;丹曲林仅对恶性高热有效,热射病中争议较大,不推荐常规使用。
总结:梅雨季节热射病救治需争分夺秒,院前急救以降温为主,院内综合治疗需专业团队支持。预防重于治疗,高温高湿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及时补水,警惕早期中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