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衰竭是因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急症,需立即停止活动、补充含盐饮品、转移至阴凉处并物理降温。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呕吐等严重症状,必须即刻就医,否则可能发展为致命的热射病。
-
识别症状: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大量出汗、面色苍白、肌肉痉挛或短暂昏厥,皮肤湿冷但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与热射病不同,热衰竭患者通常仍有出汗能力。
-
紧急处理四步法:
- 脱离高温:迅速转移至空调房或通风阴凉处,平躺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 补充电解质:口服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小口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喷洒温水配合风扇促进蒸发散热。
- 监测状态:若30分钟内无改善或出现高热(>40℃)、抽搐、意识障碍,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高危人群防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户外工作者需额外注意:
- 每日饮水不少于2升,分时段补充含钾、钠的饮品;
- 穿着浅色透气衣物,正午时段避免露天作业;
- 随身携带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监测核心体温变化。
-
预防黄金法则: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室内保持26℃左右湿度60%以下;饮食增加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汽车内备降温喷雾和急救包。
夏季高温频发时,建议手机设置高温预警提醒,并学习基础急救技能。记住:热衰竭的救治窗口期仅1-2小时,及时干预可完全康复,延误则可能造成不可逆器官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