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时需立即采取“一移二降三补”急救措施: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冰敷大动脉处)、补充含电解质液体,重症中暑(如体温超40℃或昏迷)必须立即送医。预防关键在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戴透气衣物、定时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急救三步法
- 快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并抬高下肢,解开衣物散热。避免人群围观,确保空气流通。
- 分级降温:轻症用凉水擦拭颈侧、腋窝、腹股沟;重症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相同部位,避免直接冻伤皮肤。若条件允许,可配合风扇加速蒸发散热。
- 科学补水:清醒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500ml水加1-2克盐)或稀释运动饮料,忌一次性大量饮水。昏迷者禁止喂水,防止窒息。
预防五大要点
- 时段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涂抹SPF30+防晒霜。
- 饮食调整:多吃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避免酒精和咖啡因。高温作业者每小时补充200-300ml含盐饮品。
- 体征监测:关注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老年人及儿童需每30分钟到阴凉处休息。
- 环境控制: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设定26℃左右,避免骤冷骤热诱发“阴暑”。
- 药物备用:随身携带风油精、仁丹,但藿香正气水仅适用于空调受凉等“阴暑”,不适用于高温中暑。
误区警示
× 用酒精擦拭全身(可能引发寒战)
× 服用阿司匹林退烧(加重脱水风险)
× 重度中暑时泼冰水(导致血管收缩反而不利散热)
夏季高温中暑可防可控,掌握正确方法能有效降低风险。若出现高热无汗、抽搐或意识模糊,必须拨打急救电话并持续降温至医护人员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