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疲劳可通过科学补水、调整作息、优化饮食和物理降温等方式有效缓解。高温环境下,人体因排汗散热消耗大量能量,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暑。以下是具体应对策略:
-
科学补水补电解质
高温下每小时至少补充200-300ml淡盐水或含钾、镁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出汗量超过3升/天时,需额外补充电解质饮品,维持体液平衡。 -
分时段调整活动强度
避开11:00-15:00高温时段作业,采用“做两头、歇中间”模式,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露天作业者需穿戴浅色防晒衣帽,利用移动遮阳伞减少直射。 -
高蛋白+维生素饮食组合
增加豆类、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补充高温消耗的热量;搭配富含维生素B族(如全谷物、绿叶菜)和维生素C(如柑橘、甜椒)的食物,提升代谢效率。 -
快速物理降温技巧
出现头晕等先兆症状时,立即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喷洒凉水辅助散热。午休时选择阴凉通风处,短时午睡20分钟可恢复精力。 -
警惕中暑升级信号
若出现呕吐、体温超38.5℃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热射病急救黄金期为2小时,延误可能危及生命。
夏季疲劳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合理调节工作节奏、强化防护措施,才能安全度过高温季。特殊人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温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