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确实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主要与高湿度、低气压、血液黏稠度上升以及情绪波动等因素相关。这一时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急症就诊率明显上升,尤其对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
-
湿度与气压的双重影响:梅雨季空气湿度超80%,气压降低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低氧环境易引发血管痉挛。临床数据显示,此时心梗发病率比平时高30%以上,患者常出现胸闷、室颤等危急症状。
-
血液黏稠度激增:闷热环境下人体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水,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上海某医院案例显示,一名49岁无基础疾病男性因血液黏稠突发心梗,抢救时已出现室颤。
-
情绪与生物节律紊乱:持续阴雨易引发焦虑、烦躁,促使血压波动。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能诱发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脑梗或心梗。
-
隐匿性症状需警惕:约20%心梗患者初期表现为胃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浙江一名60岁患者将心梗误认为胃病,延误治疗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应对提示:高危人群应每日监测血压,保持环境通风干燥;遵循“少量多次”饮水原则,避免血液浓缩;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若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持续胃部不适,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脑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