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确实可能引起发烧,主要原因是寒冷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病毒或细菌感染。关键机制包括:体温调节失衡、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病原体乘虚而入。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低烧(38℃以下),若伴随寒战或高热需警惕并发症。
-
免疫力下降触发感染
寒冷环境会减缓新陈代谢,抑制免疫细胞活性,使潜伏的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更易入侵。此时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对抗病原体,直接导致体温升高。 -
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回寒时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若持续受冷,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可能异常上移,引发寒战产热。若合并感染,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刺激体温中枢,形成“低烧—寒战—高烧”循环。 -
常见并发症与应对
回寒相关发烧多伴随呼吸道症状(鼻塞、咳嗽),少数可能发展为肺炎或胃肠功能紊乱(呕吐)。38.5℃以下建议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超过则需布洛芬等退热药,并排查细菌感染风险。
提示: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回寒后发烧需优先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注意保暖、补充维生素C可降低风险。若发热超过3天或反复发作,应完善血常规等检查。